为什么要说top2学校?
看了一些答案,觉得大家其实都没有说到根本点。 中国的高考体系本质上是中央集权制的,这种制度下的考试本身具有惩罚性和羞辱性,让考生把这种制度下考试的失败归结于自身的无能,而非社会分配的不公(虽然本身也体现了这一点) 在这种背景下,“大学排行榜”这种玩意儿出现并大行其道就很好理解了。对于广大中低产家庭的学生来说,“上个好大学”意味着他们终于可以摆脱出身卑微、学历卑微所带来的羞辱,而“好大学”的评判标准则是社会公认的,且客观存在,于是这些学生只需要盯着这个东西就行了,至于这个大学具体的好坏,他们反而没那么在意了——至少不会像中产以上家庭的孩子那样对学校的优劣有相当细致的要求与判断。所以大学排行榜对于中低产家庭的学生来说就是最完美的设计,用一种看似科学公正的方式给所有考生排了一个名次,使人人都可以通过这个排名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而对于那些本来就对自己未来并不感到担忧的高净值人群,他们哪怕对学校的优劣有很精准的判断,也不需要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来让自己对“大学”的选择达成一致,毕竟对于这种人,选择本身就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但对于社会底层的人来说,情况又稍微有点不一样。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之下,他们往往不具备对自己的未来负责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欠缺又会导致他们在面对高等教育机构时处于一种弱势地位,无法对之提出太高的要求。这时如果突然有一个叫“大学排名”的东西跳出来告诉他们什么才叫好的大学,那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救星。于是所谓的“名校情结”就有了合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