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要多大?
我也不知道要有多大...不过根据我的经验,一个城市的大小和这个城市的发达程度大致上是成正比的(从城市发展水平的维度看) 以我所在的成都为例——作为新一线城市中的佼佼者,成都是有实力竞争“中国第四城”的,那么成都有多大呢? 答案是14335平方公里!!!(直逼云南省的面积了) 这意味着你在成都随便走两步就能进入四川或贵州境内了;也意味着在成都有可能同时见到川A、渝A甚至云A的车牌(云南的车大多跑高速,而成都恰好是很多条高速的起点);还意味着成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内陆城市,跟沿海城市比简直天差地别。
那要是拿个发达国家的首都来举例呢? 比如说德国柏林,面积900多平方公里,和我所在的城市成都差不多大了。但是人家是发达国家呀,经济实力不亚于成都能排进全球前二十了。所以可以想见,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一个发达国家相比,发展水平越是接近,建成区面积肯定也就越接近。
再举个例子——日本东京,占地2156平方千米的国土,比柏林还要大一些。不过东京可是个大城市啊,人口超过一千万,比北京还多,相当于两个成都加上一个杭州再加一个重庆的人口了。这也就意味着东京的建成区面积绝对会大于同属东亚文化圈的韩国首都首尔。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想说,城市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是世界各国人民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不管是发展水平高的国家还是发展水平低的国家,都是如此。 所以题主的问题我想变成这样: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大多选择了大城市化而不是小城镇化?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镇,其产生的前提一定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或者说产业向城市的聚集。
既然已经明确了这一点,那答案不就很明显了吗?不就是把原来属于农村的那些土地转移到城市里吗?至于这个过程究竟是靠土地征收还是通过市场方式购买,那就是政府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了。
当然,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农村和城镇的土地其实大部分都属于集体所有,而非私人所有。在这种情况下,土地的流转必然面临更多的限制,实现城镇化的成本也会更高。
最后补充一点,其实有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并不是依靠大规模拆迁完成的。比如说南非,就通过给予黑人更多公民权的方式(黑人民主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白人离开的过程)完成了种族平等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