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理研究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涉及到一些专业术语,为了便于理解,我先给出一个比较,再解释每一个概念。 护理学=护+学;因此学是指护理学科的知识体系(理论、原理、方法);护是指护士对客体(病人、老年人等)的服务;所以我们通常说学习护理学就是指学习和掌握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那么护理研究呢?护+研=护的研究;所以护研究就是指护士对护理实践的科学研究。
日本的护理研究有什么特点呢? 一说到研究,相信大家首先会想到大学或研究所这些机构;而在日本,绝大多数的护理研究都是在高校开展的。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15年公布的《医疗制度有关统计》显示[1],在日本开展护理研究的医疗机构中,58.4%的机构为医院,34.9%的机构为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有6.7%的机构为专门从事研究的科研机构。 也就是说,从机构的划分来看,在日本绝大多数的护理研究都是由临床医生和医务工作者来开展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在医学研究领域内,人的临床试验一直是被看做是最有价值的研究 [2] 。而人作为异质性最高的生物之一,不同的个体存在差异,不同体质的人会对不同剂量的药物产生不同的反应,这也就意味着药物在人体实验过程中不能简单地以剂量、时间、次数来衡量其药效,试验结果也常需结合受试者的个体特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除药物之外,对人的临床干预也需要根据受试者个体的差异来决定具体方案。 另外,与动物实验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实验参数相比较,对人体的研究因无法避免主观因素,在很多情况下,对于干预措施及指标测量都难以做出明确的规定,研究结果的重复性较低。这也导致了临床医学研究对研究者本身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同时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支撑。 不过,虽然日本临床上开展护理研究的医疗机构以医院和诊所为主,但开展护理研究的护士却主要分布在护理大学(含专科和本科)。 在日本的护理高等教育体系中,护士除了需要通过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考试以外,还需通过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的大学入学考试才能进入护理本科院校就读,毕业的标准是须完成规定的科研训练计划并通过论文答辩。
虽然临床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研究的比例偏低,但每一位愿意从事研究的护士通常都能得到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训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弥补由于研究人员不足带来的缺口。 二、研究选题的重要性 有了人才储备,下一步就是考虑研究选题了。
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如果选择的课题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意义,那么你的研究结果就能在学术界得到认可并且在实践中发挥重要价值。相反,如果选题出现偏差,即使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得到的成果也可能毫无建树甚至南辕北辙。如何确定合适的科研选题是开展护理研究的关键一步。
对于大多数非护理科研出身的同学来说,确定合适的研究题目犹如盲人摸象,找不到方向。其实,成功的解题往往就在转念之间。只要找准切入点,任何课题都可以顺理成章地展开。 三、选题的方法和技巧
1、从个人兴趣出发 从自身角度出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有利于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并顺利地完成研究任务。当然,所选择的研究课题应与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相吻合。例如,你想以后做一名老年护理专家,现在就有必要从老年人群着手开展研究。
2、从现实问题入手 有时,我们可能会受到生活中偶然事件启发而选定研究主题。比如,你发现身边有一位朋友正遭受某项健康问题的困扰,而你又正好是一名护理学者,这时你就可以从预防或解决这一健康问题入手发起一项研究。当你发现某些传统观念在与现代医疗技术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问题,你也可以选它为目标开展研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研究问题应该与护理领域相关并且能够提炼出科学的议题。
3、从文献阅读开始 读文献是开展研究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你可以边读边构思,也可以先有整体框架后逐篇填充内容。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在你完成文献阅读后,你所选择的课题名称和大纲应已经跃然纸上。 四、研究项目的设计 确定了研究选题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研究的设计。 研究设计包含很多内容:研究目的、对象、方法、步骤等等。
虽然不同学科的研究设计各有侧重,但是一些原则却是一致的。 五、研究的实施 在实施研究之前,建议小伙伴们结合自身情况事先准备好所需资源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如此,你的研究就能有条不紊地推进并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