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劲梅研究生学生是谁?

元瑜然元瑜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袁劲梅的研究生,是我在日本留学时,同一研究室的前辈,著名翻译家、国语教育家许渊冲先生的夫人。 她叫朱虹,四川绵阳人,1937年生于西安。 当年,在西南联大读外语系的朱虹,和同是外语系的学生许渊冲,是一对金童玉女,两人都是河北定县人王季愚先生所教日语班的同学。因为许渊冲是河北籍,所以他和朱虹的普通话中保留了浓浓的冀普味;再加上两人又是同学,因而他们的普通话更带有明显的年轻学子发音特点,听起来特别亲切。

上图片,这是朱虹老师年轻时,在联大拍的毕业照。 下面这张是1985年左右拍摄的照片,那时我正在北京大学做访问学者,这年是北大建校百年校庆,许老和朱虹老师一起接受了新华社采访 我是很晚才知道有这么一位有才情的女翻译家的。 2004年,我的第一部书《翻译学研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当时请了不少人作序推荐,其中就有许老和中联部原副部长、当代马克思主义翻译家朱光潜先生,还有我国翻译界泰斗张中行先生等。

许老的推荐序言写得情真意切、言辞恳切;而朱光潜先生的序则是洋洋洒洒、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翻译的本质和规律。这两篇序都收录在我的书中。 而最让人感动的是,朱虹老师为我的书的英文本写的序言。

这位杰出的女翻译家,用流利的英语写就的长达千字的序言中,不仅热情洋溢地介绍了我的翻译理念,还引用了很多经典译作例子论证了我的理论,让我的翻译研究看上去很有“干货”,十分“硬核”。

我直到十几年前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念研究生的时候,才再次见到已经大名鼎鼎的朱虹老师。 那时,我已经有了自己的译著,去北外拜访时任研究院院长王智量先生(著名的俄语翻译家),想请他为我新书作序。王院长的俄语功底相当深厚,其著作《现代俄语语法》至今都是俄语专业的必读书目之一。

我和王老师交谈甚欢,他不仅欣然提笔为我写了长一点的推荐序言,还主动提出让我再去拜访他的另一位同仁——著名的德语翻译家马国贤先生。 马国贤先生的德语造诣很高,据说他翻译的歌德的诗集《少年维特之烦恼》,被德国作曲家舒伯特听后连连赞叹。我去拜访马老先生的时候,他正好在北京大学留德博士班的课堂上。

下课后,我们在北大畅春园饭厅吃午饭,谈起话来,才发现我们居然是河南老乡。马老先生1930年出生于河南省项城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出身名门却又出身草根,因此对晚清以来的亡命士子们抱有深深的同情,这也是他能够理解鲁迅、郭沫若等人在革命时期“弃旧迎新”的文学态度和思想根源。

窦秋霞窦秋霞优质答主

袁劲梅,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4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地质系,同年就到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工作,现任广东省地质学会物探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地质局地质勘查总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

她从事地质找矿工作25年来,一直工作在地质勘查工作的第一线,主持或参与主持了20多件矿产勘查项目的勘查工作,先后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国家地质找矿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四等奖1次,地矿部地质找矿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找矿有重大贡献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参与广东省1:20万从化幅(A44E001015)、徐闻幅(A44E002015)区域矿产地质调查报告编撰工作。

她先后被广东省地质局授予“三八红旗手”和“地质找矿先进个人”、被广东省地矿局评为“首届优秀中青年地质专家”、被地质矿产部授予“优秀青年找矿地质工作者”称号,并于2007年入选第二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8年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劳动模范。同时,于2010年在由国土资源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山西省委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寻找最美野外青年地质队员”评选活动中,她又被评为全国“最美野外青年地质队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