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金融应该学什么专业?
首先,从本科专业选择的角度来看。 中国本科教育目前设置的专业中,和金融最接近的是金融学(020301K)、金融工程(020302T)和国际经贸(020401T)这三个专业。 其中,金融学是最为常见的本科专业,绝大部分学校开设的金融学专业培养的都是纯商业性质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这种模式下的毕业生,普遍能力较强且业务熟练;缺点是理论知识不够全面系统。 而金融工程专业则主要培养在金融科技领域里,熟悉计算机编程和大数据处理能力,善于利用科技手段解决金融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国际经贸专业则主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从事跨境资金管理、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等涉外金融业务的人才。相较于前这两个专业,国关专业的毕业生在语言能力上更有优势,对西方经济学、宏观微观等方面的知识也更加关注。 除了以上三种最为接近金融专业本身的专业外,部分学校的部分专业其实也和金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会计(120203T)、审计(120204T)等专业需要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才能做好财会工作,而保险(120205T)、精算(120206T)等专业也对未来开展金融业务打下良好基础。
当然,除了上述这些学校正式设立的专业之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的专业属于学校按照学科大类设置的“类”,如经济学类(0201)、财政学类(0202)、金融学类(0203)等等,这一类一般包括三四个专业,而每个专业又细分若干个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所学习的课程和大类下的其他专业并无太大差别,只是毕业时的名称会带有本专业的特点。 在本科阶段学习这些课程之后,大部分人已经具备了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高校设置的这些专业课程往往是按照硕士或博士层次进行设置的,如果在本科学习中没有夯实好基础的,在以后读硕或者考博时将会很吃力。
金融学是研究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一门学问,它包括了微观金融学和宏观金融学。微观金融学是从企业、家庭和个人的角度来研究如何在金融市场上管理和使用资金。宏观金融学则是从整个经济的角度来研究金融的运行和演化,以及各种金融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金融学涵盖了多个子领域,包括投资学、理财学、保险学、会计学、审计、风险管理等等。在投资学中,研究资本市场的特征,以及如何将风险和回报综合考虑进行投资决策。理财学则涉及如何综合考虑客户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合适的投资计划。保险学研究保险合同及其实施的经济意义和规律。会计学关注企业财务报告的生成和解读。审计学研究如何对经济业务进行审查和验证。风险管理致力于识别和管理不同类型的金融风险。
学习金融学需要具备经济、统计和数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它不仅仅注重理论知识,还包括实践知识的培养。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实地考察和研究来提高实践能力。
金融学在当前经济和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经济类最热门的专业之一。金融机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管理部门都需要具备金融相关知识的人才。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与科技的紧密结合使得金融信息技术成为了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金融信息技术涉及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和开发,包括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领域。学生毕业后可以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技术开发和数据处理工作,或者在证券和投资咨询公司从事信息处理和分析工作。
总的来说,金融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仅需要学习金融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金融和技术的结合发展使得金融信息技术成为了一个广阔的就业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