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人家里吃什么?
作为在澳大利亚生活过的80后,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80年代到90年代的澳式中餐,是远不及现在这么丰富的。 那个时候,中餐能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打开市场,主要得益于香港TVB剧《大时代》、《创世纪》等在香港收视率爆棚的影响力的辐射下,广东地区中餐厅的火爆。于是,那个时候去澳洲旅行,基本上国内哪个城市有名气一点的粤菜馆子都在当地吃得着。
但是,来到澳大利亚以后你会发现,这里的中餐厅不仅比香港少很多,而且口味也非常不正宗。如果你点了一桌子菜,十个里面有八个是不熟的。那个时代的中餐在国外就是一个大众快餐的水平(当然比起KFC还是贵一些)。如果想吃口熟悉的饭菜,只能下馆子花大钱。 到了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移民的增多,更多规模较大的中式餐馆开始在澳洲出现。比较出名的像唐人街的那家“龙”(现改名为“中国龙”)还有悉尼华南会的“华龙”(现在已经搬到市中心去了,改名为“Jiang-Hu Chinese Cuisine”),都是按照中式风格装修,环境比较大气,价格也相对较贵。
这个时候,虽然中餐已经在西方国家有了一定规模,但能够吃到新鲜食材(除了海鲜,主要是蔬菜肉类),依旧是一种高消费的体验。 我个人记忆里,最便宜的一次是在布里斯班,当时和同学一起去,在River City有家叫“京华“的饭店,两个人点了4个菜加米饭,才花了35澳元(175人民币左右)。这在我们看来已经是相当惊异的价格了,毕竟在澳洲吃肉是非常贵的。然而,这个价钱也就相当于一个普通汉堡+薯条+饮料的价格。不过,那时候的“京华”,确实已经能吃到很新鲜的蔬菜了。
至于主食,澳洲的中餐厅基本都会提供米饭,需要的话还可以要鸡蛋拌饭。但是,面条之类的面食却是很少见的。如果是四川火锅或者麻辣烫那种吃法,更是没有。 直到最近五年左右吧,随着留学生群体中南方人的增多(尤其是江浙沪),以及互联网在经济落后地区的渗透(网购+外卖),使得二三线城市的美食在发达国家也能吃得到。尤其让吃货们惊喜的是,价格还比一线城市便宜不少。
因此现在的澳式中餐,已经能吃到比较地道的中国饭菜了。我前段时间回澳洲,在墨尔本的一家名叫“炎黄”的餐馆就大吃了一顿,老板是中国人,菜价也十分合算。 如果说之前的中餐像英国餐或者美式快餐的模样,那么现在的新中餐更像是日韩料理的样子——小资、精致而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