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审核为啥那么难?
德国汽车产业在世人眼中一直是高科技、品质可靠的典范,对安全、环保等指标要求颇高,这也成为德系车型在世界各地畅销的法宝。可是,当中国的汽车消费者打算将自己的爱车开赴德国,以享受欧盟统一大市场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德国“汽车认证中心”(Kraftfahrzeug-Zulassungs-Kanal,以下简称“KZK”)的层层刁难和严苛检验。
为什么去德国要那么麻烦?
原来,根据德国《交通秩序法》规定,凡是搭载乘客从事经营性活动的车辆必须通过KZK的认证。未获KZK认证的车辆不能获得德国汽车行驶证(Sta-mperl),不能进行驾驶训练,不能参加汽车比赛,也不能转售给其他欧盟国家。KZK的认证部门为「德国交通部路政管理局(Bundesministerium fur Verkehr)的运输事务局(Generaldirektionen für Verkehr – Abteilung Lkw- und Bus-Verkehr)」。
从2002年7月1日德国实施欧盟13号指令,对车身强度进一步提高,“每辆车的重量至少增加10%”,“要能耐受30倍车辆自重”的前后碰撞。
欧盟一般用EURO-NCAP来测试新车安全,其标准主要有三大部分:
一、 基本安全:包括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刹车、驾驶室密封等。
二、 成人和儿童保护:包括头颈部、脊椎、胸部、腹部及生殖器、肋骨、膝部和脚部等。
三、 行人保护:撞车发生后对行人的保护。
认证分为E-MARK和TUV两种。凡是自带轮胎的汽车都要进行路试,主要测试车子的操控性、通过性、刹车等,一般由Kraftfahrt-Bundesamt负责。
TUV指的是技术监督协会认证的标签,标签上有协会的钢印和指纹。每辆车的钢印都不相同,如同汽车的一个身份证。现在汽车工业领域中许多厂商也以获得TUV安全标志为荣,并在厂标中予以展示。E-MARK全称为Euro-MARK,是欧盟安全标志。凡贴有E-MARK标志的产品可在欧盟各国销售。
获得KZK认证的主要程序:
1) 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并提供车辆技术资料(车辆VIN号,车辆配置单,发动机和电动机型号,使用说明等)。
2) 资料审核:对申请人提供的申请认证资料进行审核,包括文件是否齐全,资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 预检验:验车工作人员对申请人自行送检的车辆或委托当地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车辆预检验。
4) 提出认证申请:根据车辆检验结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及欧盟ECER19的规定,确定车辆是否需要后续修理及修改,若车辆需要修理或者修改,认证费用视情况而定。
5) 最后检验与发证:申请人按照要求对所申请认证的车辆进行维修或修改。修改后的车辆再次进行整车的技术鉴定,确认车辆技术状况是否符合相关标准。不符合的应责令申请人重新维修车辆。经鉴定后的车辆符合标准规定的,由KZK颁发相应种类的汽车行驶证,同时回收原汽车行驶证。
根据德国法律规定,货车和巴士的乘员座位数若等于或少于3.5人,则不须附属于专门的汽车制造厂。而多于3.5人的车厢,原则上须和汽车制造厂订立特定合同制造,或经过改装。自1999年7月15日起,德国新法律规定:超过3.5人的封闭式车厢,不再需要专门生产。这意味着,封闭式的旅行货车和公务用车都可由汽车商根据市场需求正常生产。但对于超过3.5人的开放式货车和巴士仍需按前规定的制式生产。
从1998年8月1日起,欧盟指令规定对最大总重量在3.5吨以下的货车的后视镜强制安装电子警告警示灯。从2003年2月1日起,欧盟指令又对最大总重量在3.5吨以下的货车和公共车辆规定了强制的前排乘车人员胸部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