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的教育新加坡?
先贴张截图,来自今年5月24日教育部长黄明端在脸书上的发文 多元种族是新加坡社会的一大特点(另外特点就是英语普及率高,全英语教学的环境比国内想象得要普遍很多),因此我们常可以看到不同种族的人在街上嬉笑打闹,或者在地铁里聊天说笑。不过这种种族间的融合与和睦也是存在前提的——公民必须接受同一个体制下不同种族须互相尊重的理念,而政府也一直在努力地让各种族群体享受到同等的待遇。
以教育为例,虽然中小学义务教育体系还保留有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之分(前者由政府拨款,后者收取学费),但是大学已经全部转为公立,并且只收本地学生。每个申请到政府大学的国际留学生都必须参加A-level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成绩越好的学生就越有可能被录取;如果成绩不足以被政府大学录取,或者不想再花费高额的费用读私立大学,则可以选择新加坡的理工学院(相当于中国的大专)。
尽管学校间存在着一定的录取分数和学费标准差异,但是所有学院的教学质量都有严格的监管流程,以确保各学校提供的教育水准不相上下。为照顾不同的教学风格,学校也会提供不同难度的课程给考生选择。
例如,中学最后两年会分为普通和卓越班(类似于中国的高中分快慢班),分别提供不同难度的课程,使得不同特质的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教育环境。 同时,为了让各族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政府不断投入资金用于扩建校舍、购买新设备和聘请高素质的教师。
去年,政府就投资了13.6亿新币用来改善学校的网络、电脑及教室等设备。 除了基础设施外,教师素质同样是重点。
为了培养出更有竞争力的人才,新加坡各大学都不断地强化教师队伍的实力。以国立大学为例,它就经常邀请世界各地的知名学者来校授课或开展讲座,而本地学生也能有机会去海外名校进修或交换。 多元并不意味着混乱或是差距。恰恰相反,在新加坡这个小小的岛国,各族群都在全力奔跑,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