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对日本?
“怎么对待”是个问题,但“如何认识”却非常简单明确——日本就是东亚文化圈中一个非常典型的现代化案例。 先别管什么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那个是日本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也别管什么武士道精神、大和魂,那不过是日本民族自我洗脑的工具而已。 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进行资本主义工业化建设以来至二战结束,大致可以分成如下四个阶段:
(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明治时代→大正时代初期)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前期(大正时代中期→昭和时代初期)
(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盛行期 (昭和时代中期→末期)
(四)、战后民主化改革与复兴发展时期(昭和时代末期至今)
第一和第二阶段可称作日本的“文明开化”时期,在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作为新兴的社会力量分别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各自进行了相应的斗争,但由于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软弱的力量且内部分化明显(金融资本家与其他产业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因此虽然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自由、平等、博爱”)在日本广泛传播,但日本的政治制度却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天皇制官僚统治在明治维新中得到加强,成为实质上的国家元首,而以首相为首的议会政体不过是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当然随着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作为生产资料占有者的权利还是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并在各个领域发挥了作用,但是这一阶段的日本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工厂中的劳工大部分是移民或贱民),因而工人阶级的反抗也大多表现为自发的、局部的、不彻底的,此时日本社会的矛盾主要表现在资产阶级与垄断资本家之间的斗争,以及各阶级之间因社会地位而引起的矛盾,这种矛盾由于受到了天皇制国家的约束及左派力量的制约而没有激化成严重的暴力冲突。
第三阶段是日本的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横行时期,在这一阶段军部(陆海空三军)的权利明显高于内阁(作为立法机关的众议院和作为行政机关的府僚),天皇制国家机器开始直接介入经济生活(通过垄断资本家支持军部),同时军部还通过外交(如“满洲事件”、“华北驻屯军事件”)和内部镇压(如五·一五事件)清除异己势力,巩固自己的权利。
第四阶段可以说是日本战后的“赎罪期”(从1945年至60年代后期),在此期间日本无条件投降,美军占领日本并大力扶持日本经济的重建,同时战后民主风潮席卷日本,各种社会运动纷纷举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然而战败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整个日本人,所谓“战耻”一直深埋在每一个日本人心中,战后民主化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日本的国家机器,但毕竟没有改变天皇制的国家体制,更没有触动日本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因而从整体上看日本战后不仅经济恢复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人民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因而日本社会在战后四十年的时间里在经济、科技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