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士一定要去美国吗?

陈柏伊陈柏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觉得读博要不要去美国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对研究的兴趣、目标岗位的定位(申请岗位制还是申请全奖)、导师的研究方向和项目是否有资金、本人能否拿到奖学金以及个人的适应能力 先说第一点,对研究感兴趣。 以我个人为例,本科材料化学,研究生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一开始对于自己未来要从事什么研究方向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打算先读一个材料的PhD,将来在北美找一份工作,边工作边走科研。因此选择了USC的材料。

但在入学一段时间后,由于个人喜欢做计算模拟多过于做实验,而计算方向在材料本身又很难找到合适的研究组,于是决定转换方向,改学生物,并以此申请了转专业博士。虽说最终没能在生物领域继续深造,但这段经历给我带来了很多其他方面的收获,也让我明白了其实有时候换一下方向未尝不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如果同学在本科或者硕士时有自己一直感兴趣的方向,那读博时就可以考虑往这个方向深入研究;如果之前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也不至于在读PhD 时再确定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

再说第二点,是申请的类型。是以申请全奖的方式过来还是以申请岗位制的方式过来。 全奖和岗位制的申请要求及流程各有不同,需要参考的具体条件也包括研究计划、GPA、托福成绩、gre分数、科研背景、论文发表等情况。 但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申请人必须能够自行搞定学费和生活费,因为全奖或岗位制的薪酬是需要扣除 tax 的 。若是拿不到以上两种类型的奖学金,则需要考虑以自费生身份过来。一般自费生签证的受理时间比较长,从4到6个月不等,过来之后也需要重新办理 I20 表,比较麻烦。 另外,除了以上两点,导师的研究方向和项目是否有经费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若所申的博士项目和未来的导师的研究方向完全不对口,就算录取了,过去以后也会很痛苦。毕竟非本方向的博士毕业难度较大且后续找工作相对比较难。 所以如果有明确的目标岗位,最好先打听清楚该方向导师有哪些,以及他们的研究兴趣是否和你未来想做的研究吻合。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