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土木怎么样?
日本作为地震多发国家,其建筑抗震设防能力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日本建筑的标准主要是日本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准则和日本土木工程设计规范。其中对房屋、土石方、混凝土、钢筋、桥梁、隧道等工程的抗震要求都有详细规定。 比如,日本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准则中明确规定: 新建设的住宅及公共建筑物要求达到70年~90年的使用寿命; 地震烈度为6度的地区应采用抗震结构; 地震烈度为7度的地区应采取减轻抗震灾害的结构措施……
根据这些标准,日本建筑在设计上就能满足震后快速重建的要求——只要拆掉承重墙,重新搭建框架结构和承重墙即可让房子重获生机。 但是,这样的做法是否真的安全呢? 2011年初冬,日本福岛县发生里氏7.3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次地震的重灾区主要是在福岛县的福岛市、大崎町、荒川町以及宫城县的仙台市等地。
据日本媒体报道,在仙台市附近的大崎町,一座建成不到40年的教学楼突然倒塌,造成包括1名老师在内的5名学生死亡。该建筑最初在设计时考虑到地震等突发事故而采用了特别的设计,但地震发生时大楼内的教室正在使用,而且还没有安装防震玻璃。在大楼内上班的人员说,“我们不知道大楼就要倒塌,还以为只是轻微的震颤而已”。 在福岛市,一座位于地下一层的超市也发生严重坍塌,50多人被困在里面。幸运的是,最后全部成功获救。 有分析认为,2011年日本遭遇特大地震,随后沿海发生了海啸,导致大量建筑被淹或被冲毁。而在此次地震之前,日本人已经在建筑物的抗震方面做了非常周全的准备。所以地震之后,日本人能够很快地把废墟清理干净并重新建立家园。 但也有专家对此表示担心:因为日本很多建筑都使用了近40年,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老化问题,一旦遇到强度更高的地震,可能会造成严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