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是什么?
提起“留学生”这三个字,人们很自然就会想到这样一些场景:整洁的教学楼,漂亮的图书馆,成片的草坪,还有国际学生背着书包在匆忙的身影。“天之娇子”,这是人们对留学生的普遍称呼。
在国外,汉语教学虽然普及,但对“留学生”三个字的理解,往往是指那些来本国接受高等专业教育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时间一般较长,有的还需要继续在本国工作一段时间。一般说来,这样的留学生对本人学业、未来发展有着比较明确的设想及严格的自我要求,学习期间也比较辛苦。而西方国家的普通大学、中学,甚至一些基础教育的学校,也有中国学生寄读(即“插班”)的情况,他们往往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业上随意性较大。与这类学校相比,中国留学生表现出来的勤奋刻苦学习精神尤为可贵。
当然,也有些到中国留学的西方学生,不能忍受文化差异带来的困境,学习期间自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类学生无法学会与自身差异“相处”,最后悲剧的发生,责任不在“留”而在“生”。
近年来,通过多种渠道,规模较大地派遣留学生出国,已列入了国家发展规划。到外地自费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其中有的是“尖子”,有的是“问题儿童”。这样的学生离开家庭,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由于接触的是全新的教育方式,融入的是截然不同的生活圈子,心理上很容易产生起伏跌宕的波动。家长和教师要密切注意他们的思想情绪变化,认真分析原因,及时予以疏导。
现代教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正在走出一条融合不同文明、优势互补的道路。作为国际学生,如果能正确认识自己,不卑不亢,以诚相待,那么留学生的身份就会成为你人生道路上最亮丽的一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