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中国城有夜宵吗?
英国伦敦中国城,晚上到哪儿吃夜宵?问过了华人,答:中国城现在只有早餐。再问:酒吧呢?答:酒吧,下午四五点钟就关门。“没办法,英国人规矩就是这样,晚上不许喝醉,不能出乱子。”
我:“那么,你在伦敦中国城,晚上一般吃些啥?”
华人:“晚上?一般回家,自己做点中餐。”
华人自己做的中餐,在英国一般被称作:Chinwag。 意即汉餐。 做Chinwag是华人社会中很常见的事。一家之中好几口人,经营着自己的事业,家务小孩只能交由年迈的父母亲掌管。所以,忙了一天,当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自己的小家之时,心情不佳之下,要想吃得可口着实不易。但Chinwag总是要做的。不然,叫客人如何入得门来,又有何待客之道?
华人中,做饭的比比皆是,但大厨不多。所以,Chinwag的口味,众口难调。至于什么档次,一般说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口味嘛,清淡者清淡,重口味者,重口味。总的意思,基本能保持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伦敦的中国城,最大的特色,当属于福建人和广东人。以至于伦敦人调侃:伦敦有三多,黄头发黑眼睛,中国菜意大利脸。初听之下,不免有辱华之嫌。但若细细体会,却是一个夸张之后不得不认的现状。
中国街上,四川人开火锅店,河北人卖天津包子,江苏人卖扬州炒饭,河南人卖兰州拉面,河北人卖北京炒肉,台湾人卖珍珠奶茶,甘肃人卖兰州拉条子,陕西人卖羊肉泡馍,新疆人卖抓饭酿皮,从云南运来大象腿煮着吃,从海南运来椰子喝茶,从福建运来红辣椒作饰品。
伦敦的中国超市,卖着中国制造的产品。超市里放着的国产电视机,是福建人卖的;国产电饭锅,是中国香港生产的;中国结中国宫灯,是中国台湾制造的;香肠腊肉,来自湖北;茶叶,产自杭州;丝绸,产自苏州;豆腐乳,是山东产的;辣椒酱,是河南产的;瓶装矿泉水,是珠海生产的。
在伦敦的陕西人,卖的陕西凉皮,吃起来厚而粗糙,但叫作 traditional Chinese food, 还是可以的。因为是陕西人,其实最早的中国的厨师,把饮食分为两大类: 凉/热。再之后,北京人吃了,觉得这热热的吃食,甚好。从此,中国人吃的都叫热腾腾的中国菜了,凉食都不许叫中国菜了。但伦敦人并不知道这些历史。他们对食物的评判标准,仅仅限于口肚之欲。
伦敦的中国街,虽然,广东福建人占到八成以上,但伦敦的中国城的历史,却属于河北人。70年代末,天津包子在杭州一带出名,河北固安的孙凯,在南京开了第一家天津包子铺,名曰:北直包子。这是36年前的事了。
36年前,正是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则电视广告,给我和我的同学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请喝北直包子……请您品尝真正的中国美食?(广告里还配音:中国食品,北直包子)……” 我们把那个喇叭形的东西叫“北直包子”,觉得特别神气。还总想到广告里看看,什么叫真正的中国美食?真正的中国美食又是什么样的?但由于当时我们不是小客人,不能到河北饭馆去吃真正的中国美食,只能趴在课桌上学着广告的腔调:“请喝北直包子,请您品尝真正的中国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