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高中生叫什么名字?
去年12月12日,泰国著名女子高中邦泰芷林学校(Bang Tae Gipiron School)的校长给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致辞时,说道:“大家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可以自己决定要起一个泰、中、英三种名字。以后无论遇到什么难事,都可以自己解决,并承担责任。”紧接着,台上台下一个学生的名字叫“Kanok”,另一个叫“Yung”。而实际上他们三个人的真名分别是“Gett”、“Cherif”、“Sak”(音)。
在百度里用关键词“中欧美”“英文名”“拼音”进行搜索,搜索结果有1,860,000个。由于中国学生的英文名大多是根据中文名翻译而成,所以造成了许多困难:
一、中文名和英文名信息不对称。在个人形象受到较大影响而不被人识,特别是当人作为某种形象的代表时(如学生、职员、军人等),或因升学、就业、升迁受评而需要向主管者介绍自己时,只能放弃自己的中文名而另起一个近义的汉语拼音名。
二、音调不便于表达感情。在一般的交际场合,发音简洁、停顿有度、有韵律感、富于节奏感的名字会给听者留下更好的印象。如:Tony,中文名“托尼”,与音为“汤姆”,名“托马”,中文名“托马达”;而Jack与译名“杰克”相当,但其发音主要含有“跳跃”、“飞快”、“敏捷”的含义,不如译名“杰克”普遍和使用。据调查,几乎所有外国政要的汉语名都有一个非常响亮的现代汉语译名,如:英国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译成“撒切尔”“梅杰”;法国希拉克(Jacques Chirac),译成“希拉克”“席莱枢”;前苏联布尔加宁(Luis Bulganin),译成“布尔加宁”;德国施密特(Erhard Schmidt),译成“施密特”“艾哈德”;韩国金泳三(Kim Young-sam),译成“金泳三”;菲律宾马卡帕加尔(Joseph Estrada),译成“马卡帕加尔”;泰国他娜西拉(Tansilh Ranaratna),译成“诗琳通”等,均依原名发音或用相近的词义翻译。这样便于公众尤其是听众识别其声调高低、语气轻重、情感强弱、情绪态度。
三、字形缺乏欣赏性。根据中文的名相谐音而出现的英名,尽管易读易记,却不能适应西方人“名随姓走”的习惯和他们的视觉审美观。汉语拼音英名一般都是一个字符(姓)与一个单词(名)组成,其词性和意义往往随汉字名而变化。如果按原来的意义理解,常常会引起许多误解和笑话。
四、与汉语的相互影响。英语是拼音文字,形声词多,表意词少。现代英语从原始英语中吸取大量的中古英语、古英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等词语,也杂有很多借自其他语言的词形,如德语、梵语、希腊语、阿拉伯语等。与汉语相比,其构词手段单一(以单词为主),构词范围有限【80%以上的英语词干是“清一色的”拼音文字(梵语、希腊语、拉丁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而汉语由二三百个基本词根(同义、反义、近义、类属等)经一定的组合规律组成80%以上的词汇(词根、词缀、成字原料等)】,加上它的形、音、义缺乏严格的理性思维规律,所以不易读懂,尤其不易掌握其含义。这一点与汉语有根本区别。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大陆,除个别“洋务派”或“买办”阶层以外,很少有人取英文名为“爱称”或“昵称”。
必须指出,中国现行汉语拼音方案规定了汉语字的排列为横排或纵向,即一个左撇子与一个右撇子的排列顺序,所以造成了一些不便:
一、名与姓的排列顺序相反(即“从左向右”与“从右向左”顺序相对应),如:W.E.B.杜威,译成汉语为“维贝尔·杜威”;Z.曼德尔勃洛特,译成汉语为“兹曼德尔布洛特”;J.-P.萨特,译成汉语为“让-保尔·萨特”;N.E.哥尔德斯密斯,译成汉语为“诺埃尔·洛克特斯密斯”。而西欧名家的汉译名却是从右向左排列(即与左撇子所书的顺序相反)。如:W.Y.尤尔,译成汉语为“威利·尤尔”;E.霍夫曼,译成汉语为“埃米尔·霍夫曼”;C.G.耶尔恩,译成汉语为“卡尔·约翰娜·耶尔恩”;J.L.巴尔巴恩,译成汉语为“朱尔·卡佩尔·巴尔巴恩”。
二、一个中性的英语名字,在汉语中往往具有男、女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如:E.蒙托里博士,译成汉语为“埃米·曼托里”或“埃米莉·曼托里”;P.M.布莱德里,译成汉语为“帕尔默·摩西”或“帕尔默·布莱德里”;S.琼斯博士,译成汉语为“萨姆·琼斯”或“莎伦·琼斯”;W.L.兰德,译成汉语为“威廉·兰格”或“温迪·兰德”;A.A.罗伯逊,译成汉语为“阿诺德·罗伯逊”或“阿丽克桑吉·罗伯逊”,等等。
三、一个表示男性身份的名字,在别一种语言中可能是女性的称呼。如:A.布莱尔,译成汉语为“阿尔梅·布莱尔”,如将其性别看成是男性,则是不恰当的。在当今西方某些国家,用原男姓名女身分者己屡见不鲜。如:A.D.萨迪,男,译成汉语为“阿尔弗雷德·萨迪”;实际是其妻之名;而G.坎贝尔,男,译成汉语为“杰西·坎贝尔”;H.V.萨默,男,译成汉语为“亨吉利·萨默”;N.佩尔西,男,译成汉语为“尼古拉·佩尔西”。如果读者按汉语译名原意去理解,引起误解,责怪“译者瞎译”,那就大错特错了。
四、不能显示夫妻、兄弟、姐妹等关系。如:P.J.史密斯,H.B.史密丝,P.B.史密斯,M.J.史密斯(兄妹);L.N.汤普逊,W.M.汤普逊(兄弟);M.R.曼利,J.S.曼利(夫妻);P.A.罗斯福,E.R.A.罗斯福(母子);N.P.福特,E.P.福特(父子)。
五、与汉语的匹配性差。汉语是分析型语言,汉语词与词的连接是“述宾”式(动宾、并列、偏正、定中、主谓等)和复叠式(重叠、组合、连贯等)的一种特殊组合。英语是综合型语言,其词与词的组合是“主格+宾格”、“定语+中心词”、“状语+名词性词组”、“名词性词组+连词”、“分词或动词短语+名词”等固定组合。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学生取英语名时多以单词或词组而不是词根或词缀为主的原因。
总之,中国学生在起英文名时,一定要考虑名字的含义和发音;一定不要让名字的含义把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地步:假如对方听不懂你的名字的含义而笑,你就得解释,如果对方不喜欢你的名字的含义,而产生了误会,你就不能辩了。所以,尽量不要以英文名含义为根据而叫自己的英文名。即使自己非常喜欢某一英文名的含义,也最好再用一足以说明自己所喜爱他(它)的理由,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