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本科一般几年?
目前来说,国内大多数院校设置的是五年制公共卫生专业。 这里要说明一点,我国的医学专业分为临床、口腔、中医(包括中西医结合)和公共卫生四个大类,在报考的时候要注意区分。
1.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大类的划分是为了培养不同领域医学人才所做的规划,虽然最终所学习的内容各有偏重,但是基础学科是大类之下的所有学生都需要学习的。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指南》,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除基础课程、临床专业课和实验教学外,还应当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素养、人文关怀和身心健康的培养。
具体而言,作为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学科知识;掌握基础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了解其发展前沿和趋势;掌握临床医学基本技术,熟悉常用诊疗手段和方法;
具备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科研设计和案例分析的能力,以及运用卫生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掌握卫生保健政策和卫生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够对现实中的健康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英语读写能力,能够灵活利用网络技术和语言工具开展学术科研活动。
2.课程设置 五年的课程安排大致是前两年打基础,后三年逐渐细分专业方向并增加与预防医学相关的研究方法和实践内容。 例如,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的主要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医学统计分析、流行病学、生物统计与概率、社会调查设计、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等。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主要专业必修课程包括:流体力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卫生财务管理、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医学信息学等。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学校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以上仅为举例说明,具体情况可参考各院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