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是什么?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由于地理环境较为孤立、历史上少有战争洗礼又缺乏民族凝聚力所以导致了其国内民族认同感较差。加之欧洲移民至此带来了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原住民又处于被统治地位因此使得其他种族人群(主要是亚洲和中东移民)感到欧洲人带来的冲击,为了与白人殖民者抗衡而形成了所谓的“民族主义”。这也就导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在这里你很少看到那种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或者对特定民族的归属感。相反,人们更倾向于把目光放在自己作为“澳洲人”的身份上,把本国公民的身份和自由平等的思想宣扬到极致。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2015年澳大利亚发生了一件“卡车司机抗议新移民配额案件”,当时政府计划要大幅度提高澳洲本地人口增长比例从而减少从海外移民的人数(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土就业),这项政策遭到了以卡车司机为代表的移民的强烈反对。这些卡车司机们打着旗帜开着载着妻子的车子在首都游行抗议,他们要求政府取消这个新政策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移民来建设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妻子将会失去工作!”虽然这个口号听起来很荒谬但却反映了移民们在澳洲社会中所拥有的巨大力量——只要他们团结起来就没有任何政治势力胆敢忽视他们的声音。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又称“民族多元一体”政策,旨在在保存社会群体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形成一体的、稳定的民族共同体。其基本内涵是:接受和容纳各种文化,不同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移民背景的澳大利亚人各具文化特性,同时又是一个文化整体,尊重所有澳洲人的文化,提倡文化多元化,各种文化在相互尊重、包容和相互理解的原则下求得社会团结,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消除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反对分裂。
澳大利亚政府提倡澳大利亚人共同分享价值观念,即“民主、人权、法治、两性平等和责任”。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是在澳大利亚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尊重历史和现实结果、为解决移民社会和移民国家现实问题应运而生的产物。从移民形成国家到“大熔炉”政策到盎格鲁——凯尔特文化“主流”,澳大利亚文化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政策经历了从形成到立法,从本土政策到国家整体政策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几届不同执政党的政府都支持实施多元文化政策,这一政策不但得到社会广泛支持而且取得很大成效。澳大利亚社会相对和谐稳定,文化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景象,文化特色更加丰富。移民社会的“熔炉”政策转变为“沙拉盘”政策,形成“既不同,又一体”的社会现实。这种社会现实促进形成澳人独特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观念:“文化为本,澳大利亚为家”。澳人对待文化的态度不是“你是谁”,而是“你属于什么文化”,并以此相互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