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在成绩中算什么?
以我本人为例,我高中是省重点重点班(总共才四个)的,高一时学校里把成绩分为A、B、C三个等级,C级就是低于学校均分10%以内的,称为“差生”; B级就是高于学校均分10%~30%的称为“临界生"; A级就是高于学校均分30%以上的,称为“优生”; 当然,每个学科的成绩都是这么区分的。我印象里,我的数学和外语一直是A+,其他科目一般是B+到B之间,所以,我是属于“临界生”这个范畴里的。
到了高二高三时,学校把成绩区分的方法改成了百分制,仍然按高一分班时的班级划分方法,也就是成绩好的几个班称为“特优班”,差的几个班称为“普通班”。我当然是属于特优班的了,可是让我感到奇怪的是,我的数学和外语仍然是被单独拿出来与其他同学比较的,也就是说这两个科目永远是A+,而其他科目的成绩才会作为整体排名。比如语文和物理往往成为被比较的科目之一,如果这次语文考了125分(满分150分),那么我就是全班第4名(125-100=25,25/50=0.5即全年级50个人的第4),而如果这次物理考了70分(满分100),那么我就是全班第10名(100-70=30,30/50=0.6,即全年级50个人的第10名)。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单科竞赛时这个科目考好了有加分,加多少取决于这个科目在整个高考中的得分率——也就是说,这个科目你考得好与考得不好的时候分数的差异越大,那加的分值也就越高。举个例子就明白了:假定物理高考总分要求达到80%才算合格,而我物理平时考试总是考70分左右,最多一次考过90分,那么,不管我怎么努力,我在物理上的最高分也只能达到80(70*1.25=80),这时候哪怕我其他科目的成绩再突出也不能把我这个“短板”补齐,因为加分的规则是以高低分相差百分比为计算单位的,而不是单独看某次高分的。只有当我物理能经常考到90分以上甚至满分的程度时,我才能在其他科目没有明显偏科的情况下实现总体成绩的突破。这其实就是高考的“杠杆原理”——哪个科目是你的“长项”,你就应该尽可能多地往那个方向上加分!而通过不断地练习提高某科的应试能力,这才是加分的本质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