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生教室固定吗?
在我小时候(现在回想起来,那是1983年至1989年之间的事),我国中小学的教室基本上是固定的。一个年级几个班,每个班有多少学生,基本上是不变的。我读小学时,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是在一个教室,一个老师。从三年级到五年级,才换教室,而且换一个差不多的教室,不是特别糟糕的教室。五年级不久,又回到那个熟悉的房间。
读初中时(1990年至1993年),我国实行初中入学统一考试,当时,据说有的地方的考试成绩出来了,有的人高兴得一夜没合眼,因为可以择班了。择什么班呢?好班。什么叫好班?就是老师好的班。过去不是有“皇亲国戚班”这种说法吗,好的班,有的也叫重点班。其实,当时并没分重点和不重点,只是有的学生想找一个好老师。而当时选老师,似乎只选一个物理老师,别的老师好像没有选择的。于是,我有了一个机会,从原来的三年级二班(普通班),直接转入初二(2)班(也是普通班)。因为当时,初二(1)班是重点班。后来,才知道,这个班的大部分人是从初一(1)班编出来的,都是尖子学生。这个班最后考上重点高中的,大约有七八个(全年级共40人)。
后来我考到了一所中等师范学院(那时还没叫大学”),在大二时(1998年至1999年)才正式分班,有班委竞选等一系列程序,那时,我已经习惯了那种固定的教室制度。
毕业后,经过各种考试,到了一所国家教委确认的唯一具有博士培养资格的重点大学深造。1999年秋季学期才正式分专业,之前,我们一直在一个班上修公共课。当时,我们班的同学很努力,大家都希望考前几名,都想早日拿到奖学金。但我们似乎从没想过要转专业。因为那时,我国实行的仍是专业教育。我们那所学校是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其教育学专业很不错,是国家重点学科。
2001年6月,我大学毕业。毕业后分配工作,到一个地方的教育机关做小学教育。一开始,我被分到一个临时学校(也就是那个地方的公立学校没有建成,临时在那块地上办学校),那里的老师都是从各个地方分配来的,有从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分配来的,有从省的重点师范大学分配来的,还有从地方师范学院分配来的。这些人,都是从同一起点开始的。但半年后,那所公立学校竣工了,我们都分散到各个学校去了。而我之所以没有被分到一个好的学校,是因为那所学校不收女生。我也从未想过要转专业,尽管那个专业(教育技术学)并不适合我,尽管那个地方的人们对“教育技术学”这个听起来简直就像“计算机技术教育”的专业觉得不可思议。但不管怎么说,毕竟我在那儿工作了六年(2001—2007年),应该说,我对那个地方的教育还是熟悉的。
2007年9月,我到了美国肯特州立大学(Kent State University)的柯林顿学院(Cohen College of Education)当访问教师。当时,我们那个学院有30多个老师(教员和教授),但我看到的也只是他们几个人的工作,所以,我的了解还是片面的。当时,有的老师正在准备今年的教学评价(也就是他们的学术论文),有的一直忙碌于学术会议和相关的选题研究;那年的11月份,他们也像其他学院一样,在进行新教学法的研究;12月,他们在给新来的老师进行试讲评课;另外,学院也办有校报,每年还有许多讲座。
我访问结束返回后,在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在一些学校作兼职教授。其间,也到几所学校试讲过。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还在问“什么时候上课”之类的话;有的学校,则试讲完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有的学校,则试讲完之后,就给正式的通知,欢迎加入他们的教师队伍。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某大学。他们给一位受聘于该大学的老师写了一封措辞极为礼貌的信,表示诚挚地感谢该老师对本校的应聘试讲。然后,从该老师试讲的文件袋中,取走了该老师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以及该老师所有的研究成果。尽管其中某些成果在该校也是作为教学参考资料给予的。
但这位老师,从此却被列入了该大学的人事档案,成为了他们的人。至于我,去年也在几所大学试讲过,有的学校已通知我被聘请为该大学的教授,有的学校虽然没有正式通知我,但我也被该校邀请去做客座教授。